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以下简称原子能所),是中国最早的核技术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1950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提出成立原子能研究所。1955年,研究所正式成立,首任所长为王淦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原子能所已发展成为中国核物理、核技术和核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基地。
原子能所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包括:
研制出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
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核动力反应堆和核电站;
发展了核燃料循环技术;
推动了核医学和辐射技术在医疗、农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原子能所的研究方向涵盖:
核能与核安全;
核物理与核技术;
核医学与放射技术;
核材料与核燃料;
核工程与核设备。
原子能所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核领域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多位两院院士和国家级专家。原子能所还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核技术人才。
原子能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成立以来,先后取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并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原子能所积极参与国际核技术合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原子能所还承办了多项国际会议和培训班,为推进全球核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原子能所始终秉持“科技为民”的宗旨。除了开展核技术研究外,还积极参与核安全宣传、科普教育和核应急保障工作。原子能所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核能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向未来,原子能所将继续聚焦核能与核安全、核物理与核技术等重点领域,不断深化基础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培养拔尖人才,为国家核科技发展和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做出新的贡献。